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00字
篇一:家乡的风俗
梨花节
程祺瑶
在我妈妈的老家——云锦,那里有一个特殊的日子——梨花节。那么,梨花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因为那里有座锦绣之山——云锦山。云锦山百年梨园,依山而建,延山漫步而下,环视周围压满枝头的层层梨花,犹如行走在花海中。又是一年春去处,云锦百亩梨园千树万树梨花开。妈妈告诉我,每年的三月,那里的梨花就竞相开放了。百株梨花如雾似浪,层层叠叠,风吹花涌,暗香浮动;梨花绽放,梨园似雪,飘香醉人。
在那白霎霎的高山上,还有一座禅院,名叫“烟霞禅院”。烟霞禅院建于丁亥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山上烟霞古寺钟声悠悠,从梨花林中闻声寻去,渐是禅音深幽,庙宇从梨花中探出檐角,与如雪梨花相互衬托,古意蛊然,禅意深远。每到农历二月十九观音会,全国各地的旅客慕名而来。人们在欣赏梨花的同时,也可以去禅院里去烧香去佛、求签求子、祈福安康。
山上的空气很新鲜,隐隐约约还能闻到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于其间。若是坐在梨花树下休息、看书、下棋等,都是一项很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样,才能感觉到梨花的美。
当梨花的花瓣一瓣一瓣慢慢的,伴着风,犹如一只只雪白色的蝴蝶在空中飘落,形成梨花雨,真是美妙绝伦,简直是一片风景胜地。
妈妈曾带我去过一次。
那里的景色真仿佛在仙境一般,果然像妈妈说的那样,到处一片雪白的景象,让我的眼前显现出了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一幕。
至今想起来,那时候的梨花真是美极了,犹如仙女下凡,犹如蝴蝶的随风舞动……
虽然这个节日并没有什么寓意,可它一样有趣。
篇二:家乡的风俗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的风俗都各不相同,独具特色。而我的家乡在四川省达州市,春节的习俗别具一格。
我家乡的春节很隆重,差不多从冬至以后大家就慢慢开始准备年货了。过了冬至以后,我们便挑选一头最大最肥的猪作为年猪。择一个吉日,把猪架在长凳上,有的人按头,有的人拉尾,请专业的杀猪匠将这头年猪杀了。接着,我们便请很多亲朋好友来吃年猪汤。年猪汤就是把猪的心、肺、血、排骨、大肠等煮成一大锅,大家围在一起吃,好不热闹!喝完年猪汤,大家就要帮忙一起把剩下的肉制成香肠、腊肉,为过年增加腊味。
到了腊月二十四,人们便忙着大扫除,把家里整理得窗明几净,意在去除疾病,祈求来年幸福安康。
接下来的几天,人们开始备作文人网Www.ZuoWenren.coM年货。有干果、糖果、水果、烟花爆竹等等,应有尽有。
到了大年三十,大人们早早的开始忙碌。有的在杀鸡宰鹅,有的在生火做饭,还有的在洗菜,他们井井有条地忙前忙后。小孩们跑上跑下、窜来窜去,玩得不亦乐乎。
到了除夕夜,人们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各种美食摆满餐桌。人们会利用有趣的谐音做出相对应的菜肴,有鱼,寓示“年年有余”;有鸡,寓示“大吉大利”;有年糕,寓示“生活工作年年高”……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拉拉家常。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会放鞭炮,祭祀祖先。
这就是我们家乡——达州的习俗,它是我们家乡的象征,让我感受到春节真正的快乐,更让我体会到家乡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我一定会传承下去,让家乡风俗的脉络永远流传。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篇三:家乡的风俗
祭祖
陈梓涵
祭祖,是潮汕地区的一种风俗是潮汕人民为纪念组先,承先启后而举行的又隆重又庄严又肃穆的民俗活动。
每年的春节,我们都会回到奶奶家过年。腊月三十是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日子。在奶奶家也不例外,只是比在城里多了一个环节,那就是祭祖。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大人们便起床忙活了起来。奶奶搬出了一张桌子,放在大厅中央,这桌子是供桌。婶婶和妈妈在一旁折金元宝,爸爸和小叔在厨房里炒菜做饭。奶奶拿出五朵花摆在桌子上,这是供花,婶婶和妈妈也将折好的金元宝摆在了供桌上爸爸和小叔也将炒好的饭菜端到了供桌上。奶奶拿出了一个用来插香的香炉,放在供桌的正中间,那香炉是枣红色的,花纹很细致。在香炉的两旁,摆着两个肉粉色的中酒杯里装着些许白酒。奶奶又拿了一个蒲团放在地上,又点燃了两根蜡烛摆在西杯两旁。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奶奶拿了三根香,点然,吹一下,然后在蒲团上跪了下来,嘴里念着一串祝福语。接着,奶奶举起香,对着供桌拜了三下,又站起身来,将三根香插在香炉上。我们也都学着奶奶的样子祭拜祖先。在所有人都拜完后,奶奶拿出一个大铁炉,这铁炉是祭祖完用来烧纸的。奶奶将它放在院子里,将一个金元宝点燃放进铁炉里,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捧金元宝,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将金元宝快速放入铁炉中很快,院院子里充满了烟味我被呛的眼泪都流了出来,跑进了屋子里,还是很呛,我便跑上了二楼望着楼下的大人们,心想:祭祖虽是风俗,但是也要注要意才行。等到金元宝烧完量,祭祖也就就结束了。
祭祖,从很久很久之前流传下来,也就成了潮汕人民的一大风俗。
篇四:家乡的风俗
李佳轩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最能表现出这点的就是美食了。一个“王牌”的吃货,甚至可以吃出同一地点两个不同师傅做出美食口味上的差别。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疆人,最爱的当然还是家乡的味道。来到一家新疆美食的饭馆,可能会有味道上的差距,但招牌菜肯定会包含“老三样儿”——抓饭,烤包子,烤羊肉串。如果没有这三种美食,那“王牌”吃货就会告诉你,这餐馆不是正宗新疆美食。
我呢,最喜欢吃羊肉串。光看大厨做羊肉串,就是一种享受。羊肉串看起来制作简单,但其中可是大有讲究,厨师们先挑选新鲜的羊腿肉,非得“肥瘦相间”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挑好了新鲜的羊腿肉,就该考验厨师们”数学”好不好的时候了,若是数学不好,五厘米看成三厘米,切出来的肉一会儿笔帽样大,一会儿又跟指甲盖一般大小,串到一块儿既不好看,又不能保证一串烤肉在烤制的过程中成熟度相同,有的熟了,有的肉块还不熟你能有食欲吗?所以呀,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肉块都是差不多大的。切了肉块,串的时候也要注意,一般是五块肉,还要三瘦两肥,肥肉能保证肉串沾上作料,串好了,大厨们就一手拿着一大把串好的肉串,一手调试烤肉架上的炭火,把肉串放上去,直到烤的吱吱冒油,就可以撒上孜然、盐巴、辣椒面了,稍微烤一会,烤出作料的香味,肉也就熟了,可以出炉啦!
吃前用餐巾纸把肉签子擦净,咬上一口、外酥里嫩,香味扑鼻,这味道,简直是“此味儿只应新疆有,他乡能得几回闻?”
家乡的美食让我永生难忘,这也是我对家乡众多风俗中最深刻的感受与记忆。
篇五: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习俗——上梁
李雨熙
我家在浙江,那儿可热闹了,有龙飞凤舞的糖画,有欢声笑语的歌唱,有栩栩如生的竹刀。可我知道一个习俗,可比这热闹多了。
上梁这一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去祭拜这座房子的最中间那一根横梁,愿从此在此房子里的一家平安喜乐、事事如意。
表哥一家新建了一栋新房子,一家老小都兴奋的不行了,在上梁的前五天,就得准备了,外婆每天六天就要去买菜,准备好,就要开始为第二天做饭了。
到了第二天,外公外婆把村里的亲戚朋友全部都叫过来,场面可热闹了,一桌几十个菜,看的我眼花撩乱。妈妈和姨妈在门口招待匆匆赶来的外宾,外婆则是在忙乱的做饭,在我家乡一般的酒宴都没有米饭,只吃菜。如果不吃菜只吃饭,那么证名这家人不是菜太少,就是厨师做得不好吃。
上梁的这一天终于来了,早上六点钟我们就早早的起来,连忙赶过去。这时已经有很多人了,个个都拿着纸箱,袋子,雨伞。各式各样的准备装东西的工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这里上梁要丢很多好吃的东西,有零食,粽子,馒头。全村人都可以过来抢。首先、烟花不断、锣鼓不断,站在楼顶的人向各个地方开始抛下食品,纷纷扬扬,噼里啪啦掉下来,人们挨挨挤挤,蹲下、站起在地上抢起来,那个才叫一个热闹。人们推推挤挤,争先恐后地抱抢。零食像洪水似的涌下来,人们像海浪似的起起伏伏。
待到抢得差不多时,人就慢慢散散去了。许多小孩还会恋恋不舍的望望上面,似乎还想得到一些。而上面呢,则都累得气喘嘘嘘,筋疲力尽了。
就这样,上梁就在黄昏时结束了。人们的背影洒在金黄的在路上,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相关推荐:
- ·家乡的风俗
- ·家乡的风俗
- ·家乡的风俗
- ·家乡的风俗
- ·家乡的风景
- ·家乡的风俗
- ·家乡的风俗
- ·家乡的风俗
- ·家乡的风景
- ·家乡的风俗
- ·家乡的风俗
- ·家乡的风俗
- ·家乡的风俗
- ·家乡的风景
- ·家乡的风俗
春节正悄悄的跟着冬天的脚步来了你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变得喜气洋洋,红红火火。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邵阳的春节也是如此。祭灶神,扫灰尘,杀年猪,打糍粑,煮年根。从前每家每户都会养几头猪,过年的时候杀一头来煮年根。现在和以前不一样啦,农村离养猪的很少,外婆去市场上买了几十斤猪肉,...
同学们,我们的节日有很多,可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复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下面来听一听我们汉族的风俗习惯吧。同学们,我家的风俗习惯是过年和包饺子过年的前一天,妈妈带我和...
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盼到了我心心念念的春节,为什么?因为春节会放寒假,在我眼中寒假比暑假好多了,为什么?听我一一道来。我们春节的习俗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有放鞭炮,吃饺子,磕头,收压岁钱,穿新衣……在春节那天...
这几年我们老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一下家乡的风景。走进大门,原本的石子路上铺上了深蓝色的方砖,不像以前凹凸不平。再往里走杂乱不堪的草丛被修剪得十分平整,两旁还种了几棵高大的柳树,风一吹,柳树甩起了她的长辫子。银...
在我的家乡:河南有很多节日,如:除夕节、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等。我的家乡是一个有许多风俗节日的地方,我的家乡很美,而节日也很好玩。我小时候特别爱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可以穿新衣,可以贴对联,还可以放鞭炮等等。白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准备过年置办年货,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更是忙碌了起来,腊月二十三是我们北方的小年,虽然不如大年那么热闹,一家人也是要团聚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在我家是最热闹的节日了,...
“离家三里,别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复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家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子,虽然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独特的韵味,我的家乡有一个风俗,就是在正月15那天吃元宵祭祖。提起正月十五那...
太阳高照,阳光挥洒在小路上,两边有着齐排排的小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我们正在坐车在回家乡的路上。我们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路旁有许多株小植物,它们仿佛在迎接我们回家。一转眼,我们进入了回村的乡路,首先映...
家乡的风俗河南人,过年时的风俗非常传统,处处体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悠久文化。一般,我们腊月二十三便开始准备去了。二十三,我们便打扫房子,把各个房子里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来,开始洗洗刷刷,然后把屋子里积了一年的灰尘全...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他有许许多多的风俗。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会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的人心惶惶。后来有户人家的孩...
“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过年的时候必须贴对联,放烟花,逛庙会等各种习俗。小年到了,年也就到了,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粘福字。贴对联是有讲究的,上联贴左门,下联贴右门,横批则需要贴大门上边的正中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大家各有自己不一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户户到几十里外买年货,要准备很多东西,比如: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要在新年里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腊月二十八,我们就要大扫除...
在我所去过的地方中,许多地方都被污染,名胜古迹也不例外。原本盛开的花儿,枯萎了;原本嫩绿的小草,黄着脸,弯下了腰;原本欢快的小河,如今已病重连连。可惟独一个地方,风景美如画,那就是我父亲的家乡,一个小山村。那儿...
大家想到端午节什么都有,包粽子,赛龙舟,门口挂艾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些文化活动,每一个都是体现出端午节的重要性,记得小时候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农村老家的人都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真是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但是...